民国太师椅有批灰吗?

慕香彩慕香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所说的“批灰”应指木器表面装饰性处理,具体做法是先用生料(没有经过漂白的石灰)或者石膏粉对需要处理的物体表面进行打磨,使表面粗糙,再以熟料(经过漂白处理的石灰)掺和清水敷于表面,从而形成一层厚度不等的“底灰”。等这层底灰干燥后,再用软毛刷蘸取清漆反复刷涂,以起到加固保护、防虫防腐的作用。

至于这种处理方法是否出现在民国时期,个人不敢肯定,但确实在清代及民初的江南地区普遍存在。不过,当时人们使用的生料和熟料与现今的化学原料不同,而是采用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而且,当时对不同材质或者颜色的油漆调和的比例也不尽相同。 比如《清稗类钞》中就载有关于漆料调制的方法(详见附录);再如《清会典》中亦载有有关油漆调制的标准配方(详见附录)。

以上材料只是说明过去的确有使用“批灰”这一工艺,但不是必然代表使用了这种工艺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美学效果,或者说达到现在的审美要求。 因为影响视觉效果的因素很多,除材料和工艺外,还有设计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太师椅,按照一般习惯,应是放在厅堂上供人坐用的椅子,属于陈设用品,所以在选材等方面应该颇为讲究,加上又有雕饰,那么“批灰”这个工艺是否沿用,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本人没有见过真正的民国时期的太师椅,所以不敢妄下断言。

但如果太师椅作为一件家具而存在的话,为了增加牢固程度,表面肯定是经过了油漆施涂处理,否则裸露的木材容易磨损、脱落,甚至可能滋生细菌而导致安全问题。毕竟,作为厅堂陈设的用品,安全是很重要的。 至于油漆的颜色,考虑到中国自古就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说法,无论艳丽还是素雅,应该是取决于设计师的个人喜好,或者是根据房间的整体装修风格而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