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莽带有哪些颜色?
“莽”在专业语汇里念作mǎng,是“镶嵌”的意思;把不同颜色的宝石用金属镶嵌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首饰,这叫做“镶莽”或者“包镶”(这个词比较口语化),而“雕莽”则是雕刻工艺中的专用名词。这里讨论的“莽”指代的是后一种——也就是用玉石雕刻出造型后,再用金属或者其他材质加以包裹、镶嵌的工艺。 “雕莽”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玉为材,称为“琢莽”——也就是现在的玉雕师们使用的工艺;另一类是以石为材,称作“刻莽”或者“刻玉”。 根据目前可查的资料来看,至少在明清时期,人们对于翠石的鉴定已经和现在相差不大了,《新校正翠色晶》中载:“凡翠色之佳者,纯碧如鸦青,莹洁如玉;稍差者,色微黄而昏黯……” 到了清末民初,人们对玉石的色彩、纹理等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辨别,这得益于现代科学仪器的加入和学界对古玉研究的深入。1938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国玉器研究专家艾克(Albert Eccles)出版了《和田玉考》(Jade as Art and Symbol in Chinese Civilization)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作为古玉料来源的昆仑山玉和新疆玉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现在我们能更精准地给翡翠的颜色分类了。例如,在2007年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的《天然翡翠A货鉴定证书模板》中,就对翡翠的主色和次色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除了以上6种主色之外,次色还包括:褐黄色、褐灰色、灰黑色、蓝灰色……等等,总计达到了5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