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货翡翠是真翡翠吗?
“B货”、“C货”这些称谓源于古玉界,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根据做假手法赋予它们的名称。 所谓“B货”就是人工把劣质透闪石玉(和田玉)或软玉用酸洗去杂质磨光抛光后,变成纯白如纸状,行话叫“刷白”了。这种玉卖相极好且价格低廉,一度成为高档玉器下脚料的主要去向之一。由于成本极低,一些商家甚至故意将B货充作A货出售牟利。所以B货在古玉圈子里一直是臭名昭著的。 现在的翡翠行业引入了这个名词并沿用至今,但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目前行业内所说的 “B货”是指经过浸泡腐蚀充胶(注油)处理过的低劣品。它的主要特征是有强烈的酸腐蚀痕迹和颜色不均匀分布。有些商家故意留下少许腐蚀痕迹作为鉴定此玉真伪的标记,实在可恶至极! B货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光照下表面呈现玻璃光泽并有黄色/绿色/蓝色/棕色等不规则色斑。天然玉石在光照下会呈现柔和的珍珠光泽,并且色调均匀一致。 除了看光线折射出的光泽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裂纹判定是不是B货。天然玉石的裂纹多为自然裂隙,断口粗糙;而B货的裂纹常呈网状,很规整,而且,无论多大块的玉石,其周边都会有一圈裂痕。另外,由于是人工处理,可见局部有树脂或沥青的附着物存在。
最后,还可以看看打灯光时的透光效果来验证是否为B货。如果透光处颜色分布杂乱无章,颜色与底色分明,而且有浮泛或沉淀感,那基本可以断定是B货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所谓的B货其实就是劣质的假货。那么为什么还要分AB货呢?因为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天然质地较差,色阳却好看的玉料,这种玉料如果加工成首饰佩戴尚可,但如果用来制作高仿古玉器就过于拙劣了,会很快露出马脚。所以这类质量差但是色好的玉料,就可以划分到B货的范围了。不过,此类B货玉料的颜色发暗,没有鲜活的感觉,而且,只要有细微的裂纹出现就会露出明显的胶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