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絮状物怎么消除?
首先,要区分这个“絮”是结构特征还是杂质。 如果是结构特征的话(比如底下的纤维交织结构),那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这个是杂质的话,那就可以。 从照片上看,这个东西应该是杂质,因为颜色浅且集中,不是翡翠的色根,所以应该不是致色因素。至于形成原因,我怀疑可能是由于在成岩期,金属矿物进入翡翠晶体中,后来发生褪色反应,金属流失后,就留下了这些呈白色、淡黄色的点、丝等,也就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类似的,我可以把你衣服上油渍洗掉,但洗不掉我手上的汗斑…… 要弄干净是不可能的了,除非用强酸腐蚀。不过可以想办法遮住,或者巧加利用,变成其他装饰性效果。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其它颜色的翡翠包裹住它,以色彩上的遮掩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这其实是玉雕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忌脏”,如果一块玉料上有脏点,那就要尽量遮掩起来。 所以,只要找一块颜色略深的翡翠料,加以雕琢就可以了。至于外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反正有色的部分都被掩盖了,无论是什么形状都不碍大局。
当然,最绝的办法其实是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即在矿源中,把含杂质的矿石挑出来。不过,这样的办法只限于对品质要求极其严格的情况,一般是不大用的,毕竟成本会高很多。
在翡翠中,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一种朦胧、团块或者絮状的半透明、不透明的白色物质,像云雾一样,这些被称为“棉”。有棉的翡翠会给人比较浑浊的感觉,像被雾霾笼罩了一样,所以“棉”也经常出现在一些B货翡翠中。那么对于有些可以接受的翡翠棉,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弱它的负面作用呢?
首先,“棉”本身也是一种翡翠的内部结构,是硬玉晶体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因此,它的存在是正常的,只是多少的问题。其次,要弱化“棉”的存在,要从它的形成和影响“棉”的因素出发。因为“棉”的本质还是翡翠,硬度还是很大,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它,所以只能从光线的反射、折射角度改变它对翡翠的影响。
“棉”的本质是硬玉晶体组成的团状结构,内部的很多空间被一些次生矿物或者空气填满了,导致这一区域变得不那么透明。因此,很多次生矿物都可能会跟“棉”混在一起出现,比如有一些黄褐色的污点等。光线从这些不透明物质通过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吸收或者反射回去。所以,在观察有棉的翡翠的时候,一般从各个角度看,棉都不容易消失。
因此,想要减弱棉的影响,就要从光线的角度考虑。比如很多带翠色的翡翠如果棉比较明显,可以稍微改变翡翠的厚度,有时候翠色会变得鲜艳一些,“棉”会被翠色压过去一些,或者变得不那么明显。这是因为增加了翡翠的晶体厚度,有利于翠色的吸收和反射,降低了次生矿物和空气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