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底翡翠怎么分清?
1.结构:天然翡翠内部有晶体,也就是“颗粒感”,看起来是“粗糙的”;而玻璃底翡翠内部结构细腻,没有明显的晶体,看起来非常“光洁”。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些玻璃底翡翠由于品质极高,可能会有类似阳绿的翠色且肉质极为细腻,此时晶体不明显,但是仔细观看还是能看出点“颗粒感”来。另外,有些低质量的玻璃底翡翠,内部也会存在一些杂质,如石纹、絮状物等。 上图:左侧为“老坑玻璃种”,右侧为“冰种”,二者都属于高透明度、质地细腻的品种 2.透明度: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天然翡翠必然有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即使是很差的石头,也有一定的透光性;而玻璃底翡翠则是完全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判断的时候注意不要只选单侧,要上下左右都观察一下再判断。
3.颜色:一般来说,天然的翡翠多多少少都会有颜色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即有色根(或黄斑);而玻璃底翡翠的颜色分布是均匀分布的。但是如果遇到一种特殊的玻璃底翡翠,由于其结构极其致密,色素颗粒在显微结构中无法聚集成块,因而很难观察到色根,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其他标准来判定了。 上图:左图为天然翡翠,右图玻璃底翡翠 无色根,颜色均匀分布 上图:左图为天然翡翠,右图为玻璃底翡翠 有色根,但是颜色分布相当均匀。
4.亮度与光泽:天然翡翠表面有一层油脂光泽,显得润腻;而玻璃底翡翠则是亮泽十足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质量好的天然翡翠也会有这层油润光泽,所以不能以此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