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蓝田揉翡翠?

邢宇航邢宇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蓝田玉”,是陕西特产的玉石之一,因产于长安蓝田县而得名。 《周礼》载:“玉人掌琢圭璧之制。”郑玄注曰:“璋,璋璧也。”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上》云:“玉有白、碧、青、红者,其中惟青、红二种可琢为器用。”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和开采蓝田玉器。

《汉书·地理志》载:“良玉虽集于雍州,美石唯出蓝田山。”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胡桃沟》一诗中写到过它:“良玉生深山,采之复埋没。” 但到了宋代,对蓝田玉的记载就很少了,仅见于史书的文字也就寥寥数语;而且这些记述也多与皇帝游玩相关联,如宋徽宗游山时所佩带的一块“蓝田玉”(或称“蓝田玉带”)引起朝臣之间的争议,最终由皇帝本人裁定为真迹。

元明两代,蓝田玉的采集和制作似乎已经没落而成为一种地方特产,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载有关于蓝田玉的产地情况:“蓝田玉,按此玉出西安府蓝田县,产在山中。色白者如羊脂,青色者如翠。”至于清乾隆年间的《陕西省通志》则干脆写道:“蓝田玉,土穴中结成块,长三尺许,色白而嫩。” 那么,这种传说中的奇珍异宝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据传,蓝田玉分为蓝田玉、蓝田黄玉和蓝田墨玉三种。其中,又以蓝田玉最为著名。这种玉的颜色,有的像羊脂,有的像翠,也有红白相间似莲花者的,但以白色为主。它的质地也很细腻,硬度为6.5—7度,仅次于软玉(即和田玉),比一般大理石硬度高,但也容易磨损。

由于古代的蓝田玉矿已遭受严重的风化剥蚀,又缺乏必要的科学监测手段,今天已很难找到新的矿点。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出现的所谓“蓝田玉”大多属伪造产品。例如,用广东信宜的“南玉”(又名“南方碧玉”)染绿色后假冒的“蓝田绿玉”;用新疆的“玛纳斯玉”(也称“玛纳斯翡翠”)染绿色后冒充的“蓝田绿玉”等。

卞偲婷卞偲婷优质答主

蓝田,位于西安的东南,距西安仅有75公里,在秦岭北麓,灞河东岸。她古称“关中道蓝田县”,现为西安市辖县。东汉人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记叙:“蓝,染青草也;田,有阡陌者也。”在汉代,“蓝”指一种可作染料的草本植物,“田”指有犁沟垄渠的良田。蓝田,即种有大片可以当作靛染料的植物蓝草的良田。蓝田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十分适合蓝草种植。因此,蓝田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金玉之乡”、“礼仪之邦”。

玉出蓝田,羊脂黄琼

蓝田是我国著名的玉矿床之一,“玉出蓝田”之说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书·地理志》记载:“蓝田县有玉田”。汉末应劭注释:“玉,碧色美石”、“有玉矿在山田中,故曰玉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蓝田县作》诗中亦说:“每过桑间试留意,何妨唾后暂成玑”。可见,秦汉及唐朝时,蓝田仍有产玉记载。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在他的《西京赋》中,曾把“丰蔚其多物”、“有菌芝、林麓其可怀”的南山比作当时“地势尊”、“制度丽”的京畿,特别把产自蓝田的美玉同“水有文鱼、林有鹧鸪”的南山相提并论,把蓝田玉推崇到非凡的地位。

蓝田玉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五光十色:或洁白无瑕、或深绿如翠、或殷红似火、或黄亮若金,还有红白、黑白、黄绿、绿红相间的,称作双色玉、三色玉、五色玉,更有色彩交错、变化多端的花玉。清人宋伯鲁在《重修蓝田县志》上记叙蓝田玉:“温润而泽,文章涣烂,纯白者映日则红甚者紫,黄如蒸栗,或黑或墨,而驳杂为花者色色俱备。其质坚韧,非柔而脆者比,故宜于刻”。确是蓝田玉的客观写照。蓝田玉中属白色独玉和杂色玉具有较好的装饰功能和开发应用价值。白色独玉白如羊脂、玉质温润,可与新疆白玉相媲美;杂色玉中则具有黄色、红色、绿色伴色,俗称鸡蛋黄、美人红、祖母绿,特别是以“猫眼绿”和“鱼籽红”最为珍贵美丽,在国内实属罕见。因此,古往今来,蓝田玉便被赞为“羊脂玉”、“黄琼”、“瑰宝”、“玉种”、“美玉”、“名玉”、“名贵奇玉”、“世界奇玉”……可制作玉雕、玉花、玉器皿、工艺首饰及玉饰镶嵌工艺品等,是制作玉器皿的上等材料。白居易“蓝田白璧世界宝,惜乎为人所穿着……”、“蓝溪碧玉璞,此宝世所重”的著名诗句,是对蓝田玉的最好赞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