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看白雾?
在玉石界里,有这样一句话“千黄万红,不如一片白”。这里所说的“白”,就指的是翡翠的白雾。 什么是白雾? 行内所说“雾”是指翡翠表皮以下至深处,有一层半透明状的物质,这一层就叫作“雾”。这层雾气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盐(NaAlSi2O6),还有少量的铁、锰等元素。它的存在形式为晶体结构,硬度为5—6,比重3.19—3.34,折光率1.70左右。由于这层物质半透明或不透明,所以光线能够穿透它照射到翡翠内部,这样就使得翡翠呈现一种朦胧的、雾状的、若有若无的美。而这一种美是其他色彩无法替代的。 为什么会有白雾呢? 这是由翡翠形成的地质作用所决定的。在地质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发生化学变化,原来的矿物消失,同时形成新的矿物,这其中就包括钠铝硅酸盐。这种新形成的矿物具有玻璃光泽,而且有透明度和硬度,同时由于其中含有少量的金属离子(如铁、锰等)所以会带有一点点的颜色,不过色调很淡。
如何观察是否有白雾呢? 在自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可以这样进行观察:拿起翡翠放在强光之下(太阳光下即可),然后仔细观察,如果能够看到隐隐约约的物质呈丝线状分布,那就是白雾了。 当然最好还是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检测,这样更准确。
有了白雾,才有所谓的“艳压群芳”、“一品清白”。如果没有了白雾,那翡翠只能是“灰头土脸”、“一文不值”。所以说,白雾对于翡翠来说,相当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