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什么是翡翠a货?
“A货”是行业用语,是指天然形成的翡翠,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化学处理的。 很多人以为“A货”就是顶级的品质,其实恰恰相反,“A货”指的是最低等级的天然翡翠,种水很差,颜色单调且均匀。 “B货”是商家或者行内人给那些有瑕疵,但是具有一定特色的玉器取的名称——把瑕疵去掉,再优化一下,就变成“B货”了! 注意看这块原料的表面,有一些绿点分布,这是原石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裂纹,很影响美观,属于瑕疵。 把这种有裂纹的原石加工成成品,行话就叫“挖脏”或“扣脏”——将表面的绿色磨去,再用胶水和黄色颜料填充裂纹。
因为填入的胶水性难于全部挥发干净,所以“B货”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表面时,往往会染黄或者染蓝,这就是“洗水”;如果表面染色不匀,那就得重新补染。 最后一步就是抛光打亮,让玉石更加光亮通透。这样一件“B货”就诞生了。当然,“B货”的做工一般不会太差,毕竟是要卖个好价钱的嘛~ 不过,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C货和C+B货。 C货是把劣质的翡翠原材进行改色处理,使它变成鲜艳夺目、色彩丰富、种水不错的“好”翡翠。常见的方法是用化学染料浸泡,当然也有用物理方法改变颜色的。反正不管是哪种方法,改后的颜色都是均匀浓艳的。 而C+B货则是兼有两者的特点,即劣质的外皮和填充物被去掉后,再经染剂深度着色而成为兼具“A货”外观与“B货”效果的混制品。这类产品价格一般都比较可观…… 因为“A货”“B货”“C货”只是我国玉器的行业标准,国外并没有这个规定,因此这些货品一旦出口到国外,根据当地的规定,这些带有“C”类的染色剂都是要被剔除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