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皮怎么刷?
首先,要清楚知道的是,无论是物理刷皮还是化学刷皮,其目的是去除原石的表皮,让其内部的翡翠露出,以达到后期雕刻和抛光时的作用。 在判断“皮”是否可以刷除的时候,需要看它的厚度。因为厚皮的结构一般都很紧密,里面的玉石颗粒之间结合得很硬朗,这样的“皮”一般就很有韧性,不易被刷掉;而薄的皮则恰恰相反,结构相对疏松,内部颗粒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这样的“皮”就很容易被刷掉。 除了薄厚以外,“皮”的硬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如果“皮”的硬度大于3.5,那么就比较难刷掉了;反之,如果“皮”的硬度小于3.5,那就比较容易被刷除(这里说的是理论上可以刷除的状态,实际上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因为翡翠的原石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面的硬度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变软,而内部的翡翠则会保持较硬的性质。 所以在看一块原石是否可刷时,要看表面,也要看裂纹,还要看结合处。如果结合处的胶质感很强,并且有韧性的,就说明这块石材的“皮”比较难刷。 而对于有些特殊状态的“皮”,例如蜡质、油脂状或者是树脂状的“皮层”,一般都是可以擦掉或是融化的,不必过于担忧。
还有种说法是,具有颜色变化的“皮”容易刷掉,而没有颜色的“皮”很难刷掉。这种说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影响“皮”刷掉的因素有很多。 但无论怎么说,“皮”都是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后再做决定。毕竟“皮”的作用在于掩护里面纯粹的祖母绿或者翡翠。若是将这层保护膜去掉了,那其中翠质可能遭受侵蚀,导致价值严重下跌甚至消失。 除了天然原石的外皮需进行刷洗处理外,一些人工处理的翡翠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酸洗充填。 通常而言,经过酸洗充填的假翡翠,都会在其表面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主要是酸蚀纹以及胶痕,而这些特征是可以作为鉴定它是否为真假翡翠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