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书法家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展现大国的风度与风范,外交部曾选定了部分中国书画家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贵宾和外交使节,这被形象地称为“书写国旗,送给外宾”。 这些作品由外交部专门设立的书法组创作,作者多为当时国内极具声名的书画大家,如沈尹默、林散之、赵朴初等。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外交部并没有保留送出的这批作品的原件。2014年,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中办警卫局、中央档案馆等部门联合举办展览,首次公布了这些作品的照片—— 在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些作品都写得气势磅礴、力透纸背,足见中华书法的雄厚实力。 而在这些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林散之作)和“四海升平”(沈尹默作)这两幅。 这两幅作品被做成镜框,分别长达3.6米和5.6米, 堪称“巨作”。
为了让外宾更直观、更亲切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展览还特意用3D打印技术复原了这两帧作品的原貌——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样两幅“伟大创作”竟被一个小女孩轻松毁掉。 据原外交部的工作人员透露,每次展出这两件“巨作”时,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进行布置。
不料,在1973年的某个星期天的下午,一个8岁的小女孩居然溜进了展厅,并用随身带的小刀片将其中一幅“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割破了。 血的颜色迅速染红了窗帘,小女孩对此并无察觉,径直离开了。 展室的工作人员发现后迅速报告,并马上赶赴现场处理。他们先向外交部作了汇报,接着赶回家中拿换洗的衣服。等到中午回家吃饭时,伤口已经浸透了衬衣…… 这个无心的举动导致一件珍贵的文物受损,一时舆论哗然。 后来,经过多方努力,这件“国宝”最终被修复如初。 当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像这样的文物损害还有很多。 比如,在“文革”时期,许多文物工作者被打倒,博物馆被改成了工农兵展览馆。 很多珍贵的文物不仅被任意丢弃,甚至还被当作“四旧”进行了损毁。
好在,如今时代已变,我们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再也不必担忧文物遭到损害,相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护它们、如何弘扬它们所产生的价值。 而每一个中华子孙都有责任守护好它们,让它们绽放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