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印医书价值高吗?
谢邀!“善本”是有严格定义的,限于古籍文献。善原本指保存完好,一般指古书残损较少。现在则专指具有特殊价值和代表性的古典图书。 首先,石印技术出现于1860年代后,而医学类出版物的发行,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宋版书至今仍存世不少;
其次,石印术流传过程中,因工具和材料的限制,印制数量往往有限,大多留存下来的旧书多属于“孤本”“善本”;最后,中医典籍在流传中受到重视的程度不高,很多古书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存在纰漏甚至错误,而石印刻书虽然也存在错讹,但毕竟有原稿可校,错误率低于手抄。从传承的角度来看,石印本的古籍比宋版书要可靠一些。 但另一方面,石印本的医学著作也有不可逾越的缺陷——因为医疗技术的进步是不断迭代更新、累积进步的,石印本的古书不可能包含最新的内容。即使同一作者在出版时间接近的作品中也会出现内容上的差异。现代人在阅读和学习中医药经典的时候不能把石印本当作唯一的依据。
举个例子,清·叶天士撰《临证指南》初刻于1798年,其后数次重印,流传甚广;至民国间又增辑补遗,由上海涵芬楼据以影印,称民国本。然此书内容并不完善,叶氏晚年关于温热病的临床经验是在1834年后,其晚期著作《伤寒指掌》《续伤寒指掌》及《三今堂医案》等记载详实,才更加完整地再现了叶氏的学术思想和诊疗实践。所以说,即使是公认精善的版本,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