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铜币是民国时期的吗?
自从1912年清朝灭亡后,到了1914年,国民政府为统一币制,将清代铜钱收归国有,公布《国币条例》,规定以中华民国造币厂铸造的铜币为本位币,建盏铜元,规定铜元的质量、形制和标准,继而铸造“中华民国*年四川铜币”流通币。
自1914年后开始铸造四川铜币,至1923年停铸为止,共计21年。四川铜币有库平、中统、文榜三式,均发行有当五十、当一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一千、当三千、当五千元九等价值铜元。现存世量的四川铜币当五十文为主,极少见有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篇,当一千、当三千、当五千元仅见样币。
据专家介绍,这些所谓“四川铜币”主要是在四川地区流通使用,其铸造时间和铸造单位无法考证,存在不少臆造品。四川铜币当五十文背七星,是市面上常见的品种,其铸造时间应在1918年到1923年之间,因为1917年以前四川还未宣布独立,1918年以后四川开始铸造“汉”字纪念币,在流通的四川铜币上焊有“汉”字。
现市面上发现四川铜币当五十文,背水牛(或者水龙)、红钱、当八十五文等版别,这些版别主要集中出现在1916年到1925年左右,而水牛文即黑版,由于较为常见,其铸造时间应在1919年到1926年之间;背五星,俗称红五星版,在四川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中很常见,铸造时间应在1918年到1923年之间;背“八五”字样,铸造时间应在1916年到1918年之间;火珠座下有三叉版(俗称“狗头版”),少见,铸造时间在1919年到1922年之间;水龙版(俗称“飞龙“)主要集中出现在1919年到1924年之间;飞龙坐龙凤版,数量更为稀少,龙身背面有小圆点,名为“龙珠”,其铸造时间应在1924年到1926年之间。还有一种背“九枚圆圈”版,数量更为稀少,由于其边有九枚较大圆圈,所以称之为九圈。
当然,市场上流通的所谓的“四川铜币”收藏品还有许多版本,但大多都不甚清晰,只有部分版本比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