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色阳裂多?

夔梓钰夔梓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是之前一位翠友问的,正好最近有空,就仔细答一下好了~ 我们经常说“翡”和“翠”,其实指的是同一类宝石——硬玉,只是“翠”指代的范围更大一些,我们常说的“翠”实际上是“翠”的简称(这里我并不引用“翡”“翠”的字典定义,以免混淆)。因此“翡”和“翠”可以理解为同一种东西的两种叫法。 “翡”和“翠”在地质形成上实际上是一回事,都是指含有锰元素的绿黑色或暗绿色的玉石,所以“翡”和“翠”都有“绿”的颜色。

不过由于含锰量不同,二者的颜色略有差异,“翡”呈橙黄色或者橙色,而“翠”则是鲜绿色。 当然除了颜色之外,“翡”和“翠”最大的区别就是“翡”内部含有丝绢状的纤维,而“翠”没有。 此外在工艺方面,“翡”通常做成块状或者条带状,而“翠”则多是雕件。

现在来说明题主的问题——“色阳裂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认为是这样的,买到的“翡”或“翠”有较明显的瑕疵,或者是明显纹裂,或者是指纹,或者是有石棉等包裹物,总之是不太完美的,这种属于“色阳裂多”。 (图1)这块“豆种翡翠”带有一条比较宽的色带,看起来就像一条“绿绸带”一样。

(图2)这块“糯化翡翠”带有比较多的细碎飘花,如果这些飘花聚拢在一起,就变成一块块像树叶一样的图案了。 这两块料子都含有较多肉眼可见的黑点,如果仔细观察,黑点多呈树枝状分布,这叫“脏点”。 虽然都有“脏点”,但图1的“豆种翡翠”价格却比图2的“糯化翡翠”要高出许多。这是因为“豆种翡翠”虽然“色阳裂多”,但是晶体间缝隙较大,杂质进入其中不容易嵌透,因此感觉比较干净;而“糯化翡翠”内部的晶体之间贴合紧密,杂质很难清理,所以看起来很脏。

对于“色阳裂多”的情况该如何处理,不同的石头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石头,比如图1中的“豆种翡翠”,虽然有很多杂质,但是都可以清晰看到整块的绿色,这种情况可以把绿色部分尽量留大、留深些,把绿色部分打磨出一定的厚度,再用蜡给整块料子封住,这样抛光后就能起到很好的遮瑕效果。 也有这样的情况,图2的“糯化翡翠”就有很多杂质,而且绿色并不很正,但因为是细粒结构,并且绿色与底部的白色区域过渡得较为自然,所以这种可以将就着做,尽量让绿色部分面积变大些即可。 但有些情况就比较糟了,比如有的“色阳裂多”的石头,绿色部分并不是很明显,并且存在大量黑色矿物,这种情况下,无论怎样处理都会有较大的瑕疵,只能看能不能凑活做了。

顾轺译顾轺译优质答主

阳俏的颜色总是受人喜爱,“色重且阳”这四个字就是形容翡翠颜色的美好词汇了,而“裂”作为翡翠的重要缺陷,有裂的翡翠在价值上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看到一块颜色绿的很阳、很透的翡翠,往往有人会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解释它为何有裂。事实上,颜色的阳俏和翡翠有裂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阳绿就容易裂,不阳的绿(如闷绿)就一定不会裂。

有裂的翡翠主要原因为后期破开时因内部应力不均衡或热胀冷缩造成的,颜色的好坏不是干扰因素,而影响翡翠裂隙多少、大小、走向的主要是其翡翠的净度(裂隙也是净度的一部分),净度高的翡翠裂隙就会相对少,净度低的裂隙就多。如果见过一些高冰种、玻璃种翡翠原石就会明白,种老的翡翠其内部的裂隙也是极其多的,它们在颜色上不带任何色根且颜色很浅,但裂隙会布满整个晶体。另外,有的翡翠裂隙不明显,但因为颜色比较深,在打磨时由于外力的作用、摩擦加剧,导致晶体解理暴露,从而出现小裂隙。

也就是说裂和翡翠的颜色是没什么必然关系,但颜色和裂隙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从属及关联问题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