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带底色什么意思?
“底色”,是行业里指代玉件颜色和地张的专有名词。 颜色可分为:鲜、浓、正、暗; 地张(也叫底纹)可细分为:细腻、粗粒、干、湿、匀、杂。 在鉴定证书上的描述为: “颜色:浅绿色的硬玉制品,其绿色分布均匀,色深大于0.5mm,属于高档货;” “质地结构:颗粒间排列较松散,目测1~2mm,属于中档品。”
1.“淡绿”——比“绿”浅许多的颜色,似有似无,似乎能见到底,这样的色调大多不够鲜艳明亮。
2.“灰绿”——比“淡绿”深一些的颜色,带点灰色调,看上去有点闷。
3.“深绿——”“绿”的中深色版,偏绿的色调,但不够“艳绿”。
4.“绿”——鲜艳明亮的绿色调,看着就开心!但是要提醒的是,有些翠绿色看起来非常漂亮,但是在灯光下或者镜子里却会显出淡淡的黄色或者蓝色调,这种叫“返青”或“返灰”现象,是翡翠内部的铬离子被氧化后形成的。 除了绿色外,还有紫罗兰色、红翡黄翡等,而白色翡翠较为少见,因为含有较高的钠长石成分。
除了以上颜色外,还有一些特殊颜色的翡翠,如:
1.“红翡”——其实质是“褐黄色的翡翠”,因其颜色主要为褐色至棕黄色,并有明显色带,所以又称“褐铁矿翡翠”,若将其浸泡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原有的褐黄色会部分褪去,显露“本色”。
2.“黄翡”——由“红翡”蜕变而成,主要特征与“红翡”相似,只是颜色呈桔黄色或柑红色。
3.“墨翠”——带有黑色色泽的翡翠。其中,含有较多绿色成分的称为“绿墨翠”,含有较多褐色成分的则称为“褐墨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