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钧瓷苗什么?

晁蔼菊晁蔼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钧瓷,始于唐,五代时创烧于汝州(今河南临汝),宋元时代达到极盛,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而闻名天下。”——百度百科 “宋代五大名窑”指的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这五个窑口所生产的瓷器在质量方面都是上乘之作,然而相比之下,除了定窑之外,其他几个窑口的瓷器产量都相对比较低,以至于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宋代瓷器中,除了定窑外几个窑口的瓷器都非常稀少。它们的价格一般也都相当高。

而在五大名窑之中,又以钧瓷的价格最为昂贵。这主要是因为今天能够见到的完整的钧窑器物非常之少的原因所致。与其它四大名窑相比较,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以及技术条件的制约,能工巧匠们很难在瓷器上呈现过于华丽的装饰效果,他们便另辟蹊径,通过“入釉”的方法,即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注入陶瓷坯体中,从而形成彩绘效果。

这种工艺制作而成的瓷器被称之为“彩瓷”。而我们在今天所见到的那些光彩夺目的彩瓷,实际上大多都是在明朝时期由景德镇陶工们借鉴钧瓷的工艺制作而成。 那么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就会问了:既然明代景德镇已经掌握了钧瓷的烧制技术,为何还要沿用这个名字来称呼一种全新的瓷器呢?

我想这可能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明初实行海禁政策,对外国人或外国事物大都采取排斥和抑制的态度,凡是与海外有所关联的事物大都受到限制;二是明太祖十分推崇朱熹的理学,并大力提倡建立儒家道统,因此宋儒周敦颐所著《爱莲说》中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然”深受朱元璋的喜爱,他先后将这句话写进自己的著作《御制文集》和《祖训录》中,并成为明朝开国以后文武百官为官行事的准则之一。于是“出淤泥而不然”就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用的成语“洁身自好”。

“出淤泥而不然”的原句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芙蓉花》一诗。原句为“淤泥亦自有清涟,出水亭亭不自污。”“淤泥”在这里指的是莲花盛开的地方,也就是说虽然这些彩瓷是来源于钧窑,但是经过数十道工序的加工最终呈现出晶莹剔透、鲜艳夺目而又“洁身自好”的新品。它们就像是出身贫寒却学识渊博的士子,经过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从此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