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使用什么货币单位?
现在我国流通的法定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但是人民币并不是中国的唯一货币,也不是中国传统使用的货币单位名称(如银两、制钱等)。 早在东汉末年,曹操就铸造了“汉币”,作为主要货币。“汉币”以谷帛为价值基础,与铜或铁无关。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铸行“孝章元宝”;北齐铸“常平五铢”,这些都是以谷帛为价值基础的“帛币”。
唐代,“唐钞”应运而生。所谓“唐钞”就是由大唐帝国中央政府(户部)发行,以“文”和“钱”为主要单位的纸币。“文”和“钱”这个概念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宋元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但那是私人的票据,在官方正式场合依然是以铜钱为主。
明朝中期,由于朝廷财政困难,皇帝下旨,允许民间自发的进行货币兑换,称为“银铺”。后来出现了专营兑换的“银号”。由于银号是私人企业,为了招徕生意,他们在收购铜钱时将价钱定得高一些,在出售银子时将价钱定得低一些,从中牟利。百姓不明就里,以为官府给了他们优惠待遇,纷纷地将铜钱换成银子,导致市场上白银增多,价格下跌。为稳定银元价格,朝廷下令收兑银号中的银元,并对银号征税。就这样,从明朝中后期开始,“银”逐渐成为中国官方认可的统一货币。
至于“角”“分”这些单位,那是民国时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