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徐怎么刻?
这个问题,我也曾经疑惑过,并且找寻答案的过程也是曲折的。 先摆结论,我的结论是:当代的书法、篆刻教学体系已经太过僵化、固化,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培养书法篆刻艺术人才了!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在大学学习雕刻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述刀法的时候,是用投影仪放一张线条的画,告诉我们要多去感受线条,然后练习线条。我们再根据这些线条去拓印印章。其中,也有讲解笔画和布局,但都是穿插在讲刀法的过程中。(我学的刻篆书)。 我们练刀法也是从刻线条开始的。比如以下练习: 还有: 以及类似这样的练习很多… 我毕业近20年再重新拿起雕刻,想重新学刀法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百度。于是就在百度里输入“怎样用刀”。
百度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居然有这样的问题—【怎样用刀?】!!!!!!!!!!点进去之后,看到各路大神都发了很多很好的文章。我认真看完并做了笔记。在这里,非常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我将老师的经验总结成三句话: 1.怎样选择刀?(用什么刀不重要,关键是得会用)
2.怎样运刀?(关键是在于如何运用,而不是单单一个运刀)
3.怎样发力?(正确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错误的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你可能还会问:学了这么多刀法,为什么我还是不会刻印章? 这个问题问得好。以我自己在教学中观察到的情况来说,绝大多数初学者在初学时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学习的体系出了问题。
举个例子:现在大多数培训机构或者院校开设的书法课程,基本上是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四门功课。如果是培训的话,一般不超过四个班次。这样下来,一门字贴的学习周期基本在4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同一种字体,一年只能学习两种。以习字为例,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独体字-合体字的练习流程是必须掌握的。而一个完整的汉字结构解析与组合方式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汉字的5种基本笔画,在不同的字体下,它的形状是有所变化。这一点,就需要学员有足够的耐心去体会。
而对于学习篆刻而言,需要掌握刀法更多。更需要花时间去感受线条。这样下去,学习的进度是很慢的。对于急于求成的年轻人而言,很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抛弃所有既定的框架,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不论你是学篆刻也好,习书法也罢。首先你得明确一点,你所学习的内容是你当下所能接触到的最佳内容。你当前的学习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将它学好。而不是想着学完这个再去学那个。俗话说,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打好基础才是当务之急。
其次,要有计划性地学习。既然学习了篆刻,你就要有目的地去进行训练。什么目的是呢?就是让你学到的知识能够有用武之地。你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字体/文字内容进行练习。如选完字体,接下来就要选择笔具,墨液等用品。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你的练习方法要正确。如果练习方法不正确,那你就算再努力也只是徒劳而已。白费功夫! 所以就是三个字“选、练、改” 选好你要学习的内容(字体/文字内容)
勤加练习(反复练习直到你满意为止)
及时改进(边学边用,边用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