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开窗料?
1、“开窗”,是鉴定翡翠原料真假和好坏的一个标准。在一块原石没被切凿之前,其“开窗”部分由于受到自然光线的照耀及抛光粉的研磨,会与周围没有开采的部位形成明显的亮度区别; 如图为一块翡翠原石未切开前的照片,可以看到明显光照射进的地方(即“开窗”部分)与阴影部分存在明显差别; 如下图所示,当阳光或者强光手电照射到某块原石上时,如果观察到有“影影绰绰”的影子出现,说明这块原石表面以及内部结构是经得住考验的翡翠,也可以称这种原石的质地为“冰种”或“玻璃种”。
2、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开窗”的部分都能达到这样的品质。 如图所示,有些“开窗”只是局部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开窗”面积有多大,优质部分的面积也就多大(当然也可能只有一角或一半)。如果想要整个原石都是上乘的品质,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除非你买的这块原石是一个整块。所以,对于“开窗”,我们只能给予它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开窗”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这块原石“开窗”部分的细腻程度和干净程度。 如果一块原石除了“开窗”地方外,其余部位均布满裂纹,那么无论它的“开窗”部分多么漂亮,这块石头也是不能买,不值得买的。 如下图所示,这块原石虽然存在较多细小的裂痕,但是它的“开窗”部分仍然保持得较好,水头也很足,是可以做雕件的。
3、当然,“开窗”的好坏还跟这个“窗”的厚度有关。就像我们在看玻璃制品的时候,如果玻璃制品表面有“窗”的话,这间“窗”的厚度是否均匀也是很关键的。如果一个玻璃瓶的“窗”很厚且不匀,说明这瓶的质量不好而且制作也不精细。同样道理,一个“窗口”较厚的原石也不一定就是佳品。 例如上面这块原石,虽然整体看上去水头不错,但是开窗太厚并且不均匀,导致这一整块的肉质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开窗,就称之为劣品。 在评价“开窗”这一块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有时候,虽然这块原石的“开窗”部分种水和颜色都不错,但由于受到取料的影响(比如可能为了取料,需要将“开窗”部分全部挖掉),使得最后成品出现比例不大够的情况。
这时,虽然“开窗”本身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也不能给予其很高的评价. 如图所示,虽然这块石头的“开窗”部分种水很好,但取材之后留下的部分甚少,虽然“开窗”部分可圈可点,但这种材料价值低的石头终究很难卖得好价钱。 所以,大家在购买“开窗”的翡翠原石时一定要看仔细了!别因为疏忽买到不可取的原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