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怎么制作?

萧溪水萧溪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考古发掘的春秋战国货币来看,当时铸造金属币主要是利用废铜铸币和仿铸他国货币两种方法。 所谓“废铜铸币”,就是回收各种青铜器,如兵器、车具、农具等,进行再加工后熔炼成铜料,然后浇铸成币。这种用回收的铜原料直接制成的货币,叫做“废铜币”或“旧铜币”。由于这些器物原有的形状不同,铸成的货币也有各种不同的式样。不过,因为它们都是经过熔炼而成的,所以重量都是统一的,大约每枚重7.5克左右。

战国布币(货泉) 战国刀币(齐刀) 战国圜钱(三孔圆钱) 春秋战国时代的铜币,除以上两种方式外,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仿铸他国货币”,也就是将其他诸侯国的货币拿到本国来铸造。这种办法主要是小国或者地区性强国采用,大国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古币,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行的秦半两,汉朝的五铢钱,唐朝的开元通宝,宋朝的铜钱等等,这些古代中央集权制国家主要流通的圆币,都是采用铜锌合金铸造的,而不是单一的铜或锡铅合金。

也就是说,在冶炼技术进步以后,这些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普遍采用了更加优质的冶炼技术和材料,使得古钱币更加标准化和轻便化,而这种优质材料和工艺的传播和交流,也是和经济全球化同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在中央集权制国家,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一般都不存在大量使用废铜铸币的情况了;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仍然保存着较多的以废铜铸币的传统。这大概也和文明的进程相一致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