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泼墨发有哪些?
“笔墨”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语言,它是基于毛笔特性产生的特殊绘画语言及技法。 “笔”是指用笔,即如何在纸上运用毛笔;“墨”则是指用墨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画讲究以书入画、以笔书写,所以,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元素。 笔墨与画家个人修养及技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是一支毛笔,不同人使用,会有不同的效果;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使用,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说,笔墨是艺术家个体文化修养与技艺相结合的产物。 历代大师的笔墨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唐代张璪的笔墨,我们看他的画,似乎没有什么笔触,但细看又有笔痕,这种模糊中的清晰,就是后人所说的“皴法”;又如元代倪瓒,他作画非常讲究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如果实地描摹,是很难把握的,所以他发明了“折钗股”、“屋漏痕”来描述他的用笔特征并传授给后人。
除了个人因素外,时代审美也影响着艺术家的笔墨表达。唐宋时期,文人画还不占主导地位,当时美术家虽然也在意笔墨的表现,但更在意的是物象的形神兼备以及作品的气韵生动。故此,那个时期的笔墨,多是工整精细,力求逼真。然而到了元明清,尤其是当代,追求笔墨趣味成了主要审美取向,于是书画界开始流行“下笔须有笔意”“笔墨当随时代”的观念——即使画得不像,甚至扭曲对象,只要能画出作者的笔墨趣味,且能带来愉悦的感觉,那就是成功的笔墨。
可以说,能够熟练操控笔墨,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如何掌握这一基本功呢?首先,要多观察生活,多欣赏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美感;其次,要勤动手,多看多想,再动脑思考,反复训练,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