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画史论?
“在中国,对于任何一门学问(尤其是人文社科)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历史阶段的评价上,其水平永远是初级的” ——这是我国著名学者张中行的名言。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画史,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答案直接决定了这门学科的高度。 中国画史研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有学术的目的,也有非学术的目的。 对于那些希望从事艺术实践的人们来说,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但这仍然属于比较基础的层面;要想从绘画实践中获益,必须深入了解绘画经典作品背后的美学思想、表现风格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可以说,学术的目的在于深挖。 而有些学生或是爱好者可能并不愿意深钻学术问题,他们可能更关心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坚持传统、延续传统。对于这些群体,我们同样要有相应的研究和阐释,让他们能够理解传统的美学内涵以及现代意义。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来:无论是学术的目的还是非学术的目的,目的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但对于研究者而言,显然需要分清孰轻孰重。对于一些重要的题材,我们当然应该深入探索;而对于一些相对“次要”的领域或专题,是否研究乃至如何研究,还需要酌量把握。
总之,只有把具体的研究课题放在中华文明的大背景下加以观照和审视,我们的研究才能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