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画有什么分类?
中国书画,简称中国画,这个“画”字,就是指以墨色为主的水墨画(用淡彩形式表现的作品也归入这类);而西方的“绘画”一词,则涵盖面要更加广泛一些,除了水墨画以外,还包括油画、水彩画等等诸多创作。 因此严格来说,中国书画这个词是包括书法和写意画这两类艺术形式的统称,而不像“西方绘画”那样,是一个相对严格的学科划分概念。但鉴于中国传统中一直是以“笔墨当随时代”为审美准则,所以这种区分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既然您提到了这个问题,那我就按我的理解,大致介绍一下传统的中国画有哪些门类吧——可能我说的不够准确,毕竟这个标准一直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的,并且也不是说有了地域归属就能划出泾渭分明的门类的:
1.文人画,也叫“士夫画”。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绘画体系。其核心观念是“诗文书画,一体诸道”,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的艺术形式,都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书、画、印还是题跋,都格外注重文学素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技艺的体现。
2.宫廷画。这主要是指服务于帝王贵族的绘画,比如明代宣宗皇帝朱瞻基所开创的“永乐宫”体系,就是为皇家特制的。虽然文人画在宋元时代,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宫廷画由于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撑,从而在工艺技术上仍然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尤其在于宋代,因为文人们普遍热衷于在作品上题诗作赋,于是这一类型的作品更是出现了精工细腻,并在构图上极尽巧思的特点。
3.民间画。主要是指在民间有着广阔市场、并被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那些绘画。这些作品一般追求热闹喜庆、吉祥如意的风格,同时也讲究经济实惠,因此画面往往比较繁复,色彩也比较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