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文化遗产多宝镜?

暨丽鑫暨丽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多宝镜”的前世今生 2018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海舜陶艺馆里,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多宝镜”。 “多宝镜”又称“公主镜”“多宝槅”或“多宝盒子”,是内蒙古地区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流行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公元1662年至1735年)。其外形像抽屉或箱子,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部分是一个可以开合的盖,下面部分是一个方盒,中间有隔板将其分为六间,每个隔间里都可以放入梳妆用品和首饰,因而具有“多宝”之意。“多宝奁”的制作材料有铜镀金、银、象牙等,其中又以竹木为最多。

据当地文物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现存各类质地的“多宝镜”约200个。这些“多宝镜”大多由清宫后裔及民间艺人王士俊创制并流传下来。因制作复杂,工序繁多,目前能够制作这种镜子的人已经不多,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通辽市区内,至今仍有一家名为“德恒泰”的手工艺作坊在延续着“多宝镜”的传统制作工艺。2014年,“德恒泰”第五代传人刘凤霞制作的“多宝镜”获得了“首届内蒙古工艺美术作品博览会”金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