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如何计算尺寸?
“算”这个字用的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精确地计算出宣纸的大小,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大概估计出来。 古画一般都是竖着的,那我们可以先以竖的画为例。
一般的做法是,在纸上蒙上一层塑料薄膜,用铅笔轻轻画上竖的线条,这样纸的大小就确定了;然后再确定每开纸的具体大小——比如一幅书法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行之间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虽然都可以约去计),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每行的上方和左右两侧分别预留出一定的空隙。这样的方法其实跟打印模板的原理是一样的。
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就是无法确定纸张的宽度——如果是一张横幅作品,那么就需要另外再给作品两端留出卷起的余量了。至于长度就不用考虑了。 如果遇到的是竖幅作品,并且作品的留白比较多的情况时,可以先打上一遍草稿,看看大致需要的纸的数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最终定稿。
当然,如果是有底图的佳作,就可以直接按底图的面积放大到合适的程度即可。 但是要注意的是:无论用什么工具,最终都应当保证纸张的大小是“刚好合适”——切忌过大或过小。否则就会像下面这样: 除了竖的画以外,中国画家还会画一些横的画,此时就可以根据竖的画的计算方法,计算横的画应该覆盖多少厘米(或者毫米、英寸等……只要保证最后换算回来的长度是“刚好合适”就行)。
对于工笔画家来说,由于每开纸都要经过托框(或者手卷的卷起)处理,所以纸张的长短就更不好估计了,只能一边做一边看。 总之,不管是多大尺寸的作品,其制作过程其实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特例是立轴而已——因为它是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所以在裁剪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能把接缝留在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