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什么叫中国梦?
“人民币”这个概念有点窄了,应该指的是“中国主权货币”。其中包含纸币和硬币 (有面值且能流通的),但不包括电子支付工具(淘宝网、支付宝等)或非主流货币(如蒙古币、越南币)。 中国自民国时期就开始印刷发行纸币了,从第一套人民币到第五套人民币,上面都有代表各个时期的伟人画像,这些纸币称为“钞票”。而“钞”是指用纸或其他纤维纸制作而成的货币,所以“钞票”又称为“纸币”。
现在我国已经取消了纸币发行的权限,所有的纸币都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才能印制发行。不过,现在的人民币已经是数字化的了,即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存在,而不是纸张形态。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其为人民币。为了保持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任何以电子信息方式存在的钱款,只要不涉及外汇,都属于人民币的范围。
由于历史原因,第一二四套人名币上的人物都是近代和现代的杰出人物,如宋庆龄、鲁迅、蔡冠英等。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增加了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如乌兰夫、纳扎尔汗·努拉赫等。第四五套人民币,又增加了一些当代科学家的肖像,如杨振宁、丁肇中、钱伟长等。还有一些人物图案的硬币,比如荷花硬币中有人物头像,梅花五角硬币上有鲁迅小说《五猖会》中的插图等等。
人民币上的这些人物图,除了象征祖国的伟大繁荣以外,还有一个特殊含义——凝聚民心,因为每个伟大人物的背后都有一群支持者。 比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国旗的设计者就是曾联松。他受到国徽设计方案评选委员会主席郑振铎的赞许。但由于他的设计不符合国民党政府的意识形态要求,被驳回。后来他根据主席的意见修改后,才得以采用,并由此受到赞扬。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画像也出现在人民币上,这似乎是在暗示着他是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领路人。另外,香港回归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特殊纸币,其中100元券面上印有一幅由江泽民同志起草的“一国两制”横幅,20元券面上印有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50元券面上印有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区的标志—国贸大厦玻璃幕墙。这些无一不彰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