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从哪一幅中国画中出现?

盛文霄盛文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南宋马远《踏雪寻梅图》(此图无实物保存,为历代仿本汇集) 图中左下方有“实”字,右下方有“虚”字的印章。 这幅画描绘的是大雪纷飞,一高士(可能是梅花仙)在深山中漫步的场景。山以墨笔勾扫而出,石缝用点染之法分界,远近山峦之以水墨晕染,而中间一座却是全用线条勾勒,颇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境。

高士着青衣,冠儒巾,背影潇洒,侧身而立。其身后有两只小鸟,可能寓意着“莺迁金谷”或“燕归梁”。高士前有一疏竹,竹叶向上,似有迎风摇曳之势;而有数枝梅花斜出,散着幽香,暗指“寒池独树”和“疏影横斜”。

整幅作品布局严紧,结构精致,笔法细致而又洒脱。山石的皴法、叶子的画法均有独到之处——如绘竹林,先用淡墨钩出轮廓,再渲染深浅不同的绿色,最后用浓墨画出竹节以及新生的枝叶,富有立体感;又如绘梅花,先勾出其形态,再用浓墨点出其纹理,具有质感且耐人寻味。

不过,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在这个“虚”字上。这“虚”字并非指实际生活中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说画面中的景物由于被大雪覆盖,看起来模糊不清,因而显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和浪漫的气息,正所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真空离相”的意境早在唐代诗人柳宗元那里就有了——“山阴风雪夜,深巷明朝酒。寒江动鱼跃,孤舟宿宾鸥”(《江雪》)。宋代诗人陆游也曾经写过类似意境的诗句——“风卷平沙秋雁疾,雨添苍翠晚山昏。夜寒不道寒冷,知冷不知暖者,惟有梅花开尽。”(《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当然,这首诗还有另一版本——“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南陵道中》)这一版本比之马远的这幅图更进了一步,在黑夜之中点缀了几颗星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和美丽的光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