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38年是中国哪一年?

南川泽南川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治38年是公元1905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三年,这一年发生了日俄战争和戊戌变法。 “明治”是的日本天皇年号,始于1868年,止于1912年(大正元年)。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明治”是日本天皇使用年号的开始,而“大正”才是日本天皇正式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人担心中华民国建立后,会在东北、台湾等地与日本争夺势力范围,于是发动了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1904年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规定日本在鞑靼海峡航行权和在辽东半岛的势力范围,为此日本付出了支付3000万英镑的代价。

然而到了1905年,日本又准备侵吞辽东半岛,以图独占满洲,进而侵略中国。 日本国内主张强硬政策的资源主义派系此时得势,他们鼓吹扩张,称“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满洲;欲征服满洲,必先征服辽东半岛”。随后在日本政府的授意下,关东军和朝鲜军开始行动,陆续占领我国辽东半岛和朝鲜。 而此时的清政府却内忧外患,内部袁世凯和革命党人暗流涌动,外部列强环伺、虎视眈眈。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朝廷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僚提议学习西方制度,实行宪政,改良新政。这样一石二鸟之计,既能够挽回部分人心,又可以借助西方力量来遏制乱党,同时还可以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进行牵制。 但变革势必会触及到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因此遭到顽固势力的坚决抵制。就在这时,日本又提出希望与中国签署新的友好通商条约,在条约中增加“南满州铁路租让”条款。这一做法明显是有意挑衅,其目的就是激化矛盾,给清朝政权致命一击。

对于日本政府这一卑劣行径,李鸿章愤怒地表示:“日本此约万难承认!若果如此,不啻添设一个外国,在我门内外筑城设防,增海舰数艘,多练洋操,我兵船亦需加增。” 对于老奸巨猾的李鸿章,日本方面也不是很信任,于是便派人在天津到处刺探情报,希望能从内部搞到一些好处。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天津各地竟然有爱国社团近百个,成员数量估计在二十万左右,这相当于当时整个华北地区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些爱国社团的成员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一旦有事,他们可以迅速集中起来,形成舆论的强大压力。 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力量,日本政府感到有些恐慌,于是只好暂时放一放,改用温和一点的策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