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都长什么样子?
1、先秦币:分为货币金币(秦半两,汉五铢)和贝币(海贝-春秋晚期,圆贝-战国);
2、秦汉币: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各国各自为政,所以各国的货币各有形状,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了统一的币制,秦币分为圆形方孔钱和刀币两种,汉朝继承了秦的币制,又加了新形制——布币;
3、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末乱世,战争频繁,经济混乱,币制不一,到了这一时期又统一了铸币权,汉的五铢钱继续流通,魏国铸造了“永平铜章”,蜀国铸造了“直百钱”,吴国则创造了“大泉当千”;这个时期的币制有一个特点—钱文不再书写皇帝年号,而以“五铢”“大钱”等称呼代替;
4、隋至元朝:这个时期的币制一直不稳定,隋文帝废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货币,后来唐承隋制。元代币制混乱不堪,各种金属和形状的货币并存;
5、明朝:明初废元宝钞,恢复金银条贯,以银为本位。明朝中后期,财政困窘,铸钱不足,又废本位制,钱荒持续整个明中期;
6、清朝:清初恢复明朝旧制,以银为本位。雍正帝时确立“宝泉”“宝源”二局官炉制造制钱,其他百姓私铸者处以极刑。乾隆后期,国库充盈,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增加了民间私铸,导致质量下降,数量增加。嘉庆年间,又加重了刑罚力度。清末,财政依然困难,加之外国铅币和银币的影响,清廷于光绪年间先后颁布了禁止私铸和盗铸的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