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书法家有哪些?

熊礼博熊礼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檀园、梦墨人等,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清代著名书画家。他出身江南名宦世家,少时随家人下江南定居徐州。乾隆二年(1737)进士,历任县令、府同知、巡道、按察使等职。一生酷爱书画,工诗善写,尤精画梅。他画的梅花潇洒淋漓、苍劲古拙,自成一格,与“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齐名。他写的隶书,笔力遒劲,结体严谨,秀中带拙;行书流畅自如。其著作有《龙舒草堂诗集》、《梅花册》、《白蕉手迹》行世。 王蘧常(1900-1983)原名瑗,字瑗辰,别号瓦釜。出生于江苏太仓;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书法大家。擅长隶书、楷书、章草。早年受业于国学大师黄侃,后曾在北京大学任教;著有《中国韵文学史》《文通校理》等学术专著,《王蘧常临书选》收录了其精到的碑帖鉴赏文章。 张舜徽(1911-1992)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献学家。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史班。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重庆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学系主任、文学院国文教员。1946年去台湾,任教于师范大学。1948年任台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73年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客座教授。1981年退休。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在经学史、古代文学史、版本目录学等方面造诣颇深。 张舜徽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尤其熟读四史(《史记》 《汉书》 《三国志》 《晋书》)。他在大陆出版了《尚书集解》《春秋公羊传注》《论语正义》和《汉书注释》等,在台湾出版了《古文笔法》《读书丛录》《四书遇》《清儒学案》等。他的儿子张中行的作品《负暄琐话》收录了他父子二人的佚事和趣事。 陈独秀(1879—1942)字季延年。生于安徽安庆。五四运动时,他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后来离开北大后,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民主的思想。他是近代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受章草影响,晚年自成一体。 邓石如(1745-1805),初名琰,字甫莹,号完白的汉族大臣,安徽怀宁人。清朝著名书法家。他擅长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的篆法,以后融篆隶于一炉,创造了新的字体,世称“邓体”。他的作品流传比较稀少,《邓石如篆书临乙瑛碑册》是比较好的临摹本。 其他还有周德聪、胡雪松、林散之、萧劳、赵朴初、启功、沈鹏等等,不胜枚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