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宝石手镯是什么材料?
清代是宝石手镯的辉煌期。翡翠是这一时期最名贵的玉料,自乾隆年间传入内地,到清末已十分盛行。
翡翠手镯的颜色十分诱人,有绿、紫(又名福镯)、红、黄等色,也有多彩或双色者,十分美丽珍贵。翡翠手镯因色彩的艳丽,深得清廷及王公大臣的青睐,成为后宫佳丽的钟爱之物。
翡翠原料来自缅甸,玉石之矿皆为土、石混杂状态,矿土中亦常含有水分,一旦风吹日晒便会干裂,因此开采时要先把矿石浸水湿透,然后方能挖掘,翡翠因含有结晶水,石内的水被排除后便会沿裂缝裂开。
开采出的矿石运回中国云南边陲,再由人担马驮运往内地。由于山路崎岖,石料经常被颠簸、碰撞、挤压,常常造成裂损,能运抵内地者已为数不多。所以,一件精美的翡翠制品,是来之不易的。
清朝末年,绿松石也大量传入北京,绿松石是一种不透明矿物,颜色纯翠,以深宝石绿为贵,俗称“秧款绿”。绿松石常有浅黄铁线纹及黑色斑点,绿与黄黑相间,亦具特色,但其硬度低于翡翠,仅为5至6度,故清代多用作翡翠饰品的镶嵌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