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过哪些书法家?

松博林松博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张瑞图,字长公,号六峰、二水,明末清初人,生于凤阳山左村(今属安徽省五河县)。《安徽通志》载其少日, “读书钟灵庵,日有奇思” 。崇祯十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后升为侍读学士。清兵入关后,他因抗清失败,流寓江南。康熙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武英殿纂修官。晚年归里,主讲江南书院。张瑞图的书法取法晋唐,尤得力于王献之,书风秀丽潇洒。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工诗善文,尤精书画。他的字取法魏晋唐宋,也学过元代赵孟頫行书,但更多的是自出机杼。他的字潇洒流畅,秀逸而有神韵,不媚俗,不畏难,在清代书坛上独树一帜。

邓石如,初名琰,又名瑗,字伯元,号完白山人、完白老人等。清皖淮府灵璧县(今属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人。他是继傅山之后另一位晋唐书法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又是碑学理论的首倡者与推动者。他在篆隶书法上的造诣代表了清代整个隶书的高度,在清代书坛上的地位堪与乾隆时代赵孟頫相比肩。

胡小石,原名胡叔濂,以字行,别署药亭、小石、胡氏三泉。广东番禺人。1903年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等。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他为学宗承魏晋诸朝,尤其嗜爱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帖,广临博摹,精研体势,对两汉魏晋六朝书法的研究具有很深的造诣。

林散之,本名允若,字散之,号三痴生、左耳、半聋山人、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幼年时得祖父所传的草书笔法,后在南京师从黄宾虹先生,专攻草书。他以晋代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为基础,广泛吸纳魏碑、章草等古文字的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他的草书奔放自如而又严谨细致,飘逸灵动而又能沉稳内敛,在当代书坛中独树一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