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

子柔莉子柔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很多书家都有题匾的经历; 比如刘墉(乾隆朝第一大才子),据说他有一次去山东曲阜游玩,看到孔府大门上的匾额写得差劲,就提笔改为“德弥塞宇”; 又如文征明,他80多岁时还在苏州观山寺为寺庙题写“观山禅院”的匾额; 又如董其昌,他在宦游过程中,常为人题写匾额,有一年他为山西蒲州古城里的一座桥题写了“广济桥”三个大字; 再如邓石如,他因家境贫寒,14岁就被家人卖到安徽怀宁一户姓胡的人家为奴,后来主人送他去南京学习篆书,他得以有机会结识清代诸多文人名流,并得到了他们的赏识与推崇,这中间就包括隶书大家张廷济和篆书大家汪沆,而这两位都是给人家题匾的高手,因此邓石如也受到熏陶,在江南一带也有了“题匾高手”的名声。

再说个题外话,现在学篆的书友大多都学过李斯的小篆和清朝的篆书大家吴让之、赵之谦的作品,其实若论及源头,李斯的《峄山碑》固然是源头,而另一个源头则为秦代《泰山刻石》。这《岱庙碑记》就是根据《泰山刻石》的文字凿刻而成的,而《泰山刻石》原本就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安放着,因此这碑记也是由本土书家所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