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漆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刚好最近写了一篇有关沙漠漆的文章,发在这应该合适吧 在介绍沙漠漆之前,先说一下我对“收藏”二字的定义——在我看来,任何没有市场介入的、纯粹个人性质的、不以升值为目的的、满足愉悦自己眼耳口鼻身心认知的,都可以称之为“收藏”;反之则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收藏,而应该称之为投机的买入并期待着未来以高于购入价出售以获得收益的行为。
下面正式介绍沙漠漆。 沙漠漆(desert varnish),又称作“岩石漆”(rock luster)、“风蚀漆(wind-erosion varnish)”或“吹涂油漆(blow powder paint)”,是一种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方的岩石表面上的天然漆膜。这层漆不过几微米厚,是由粘土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粉末混合凝聚而成的。它们可能来自岩床表层断裂后掉入缝隙中的碎屑,也可能来自地表沉积物,如泥炭或沙子。
这层薄薄的漆膜颜色从浅灰到深灰不等,上面均匀分布着细小的斑点,犹如陨石坠落后的熔痕。这些点状结构实际上是一层厚度极薄但排列紧密的晶体结构。当光线照射进入漆面时,由于这些晶体的各向异性,会折射出美丽的彩虹效果,这就是沙漠漆名称的由来。 当然,要欣赏沙漠漆的美,必须在恰当的光线下进行。正如有诗句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置身于沙漠之中,是无法感受到沙漠漆的独特魅力的。
那么,为什么我要在文中加入“风”这个字呢?因为如果离开了风这个元素,上述整个过程就无法成立。试想一下,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一摞纸掉落在水面上,是绝对不可能形成像沙漠漆那样层层叠叠的纹理结构的。
所以,风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另外,我认为水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水,上述过程也无法进行。我把“风和水”一并列入了沙漠漆构成的要素之中。 以上是对“沙漠漆”的定义及成因的简单分析。接下来分析一下它的收藏价值。
首先明确一点:沙漠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其经济价值和投资价值,则需要分开讨论。 就经济价值和投资价值而言,目前尚处于小众层次,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但这并不代表它就缺乏价值。
相反,越是小众的藏品往往越能体现出其价值的高昂。原因在于这些小众群体往往愿意支付高昂的费用来获取他们心仪的物品。就拿我在北京保利春拍上购买的这件作品来说,当时一共有5人报名参拍,最终我以1.3万元的价格竞得该件艺术品。
我想说的是,尽管参与竞拍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出价的人不少,而且每件作品价格都不低,最高的一件达到了3.2万元。 既然说到了收藏价值的衡量,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稀缺性”。无论是一件器物,还是一件书画作品,假如它的存量很大,即使再丑也能卖出个好价钱,因为它“缺”啊!你非要说它很丑吗?那又怎么样?反正你有,我有啊!你出1万我出1千,谁不会出价呀?最后搞得买来的东西不但不值钱反而还搭上了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实在是不划算。
反观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某件书画名家的代表作,因为其供应量有限,且随着名家名号的价值上升,他的艺术作品价格越来越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好东西总是紧俏的,而且会越来越紧俏。那些供过于求的所谓“艺术品”,只能说现在的拍卖场还没有淘尽其中“宝”。等到有一天它们都变成了“稀罕物”的时候,你说它的价格还会便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