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印章有收藏价值吗?
作为艺术,印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作为信物、证件或货币等的载体,它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无论作为艺术还是作为载体,印章都以其特有的面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早在殷商时期,印章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当时并未广泛使用。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动荡,诸侯争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各诸侯国的国君纷纷封土立邑,于是地名与官名用在印信上开始流行起来。如“颍川郡侯印”“陇西都尉之印”等,这些带有明确地理信息特征的印章,对于研究历史上的政治地理、军事形势具有重要的价值。
秦灭周后,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秦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颁布了著名的“燔书令”(即焚烧民间所藏书籍的禁令),加强了思想控制。这一方面固然影响了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许多出土文物上的文字记载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秦代的印章除了官印以外,还有封泥和简牍朱墨迹两种形式。其中封泥在传世或出土的汉晋古玺中都有发现,颇为常见,而简牍朱墨迹相对来说就要稀少得多。
汉朝建立了封建官僚体制,官印的制作和使用都有了一定的规矩,到了东汉末年,官印的式样已经较为固定。这时文人地位提高,印风也从秦的规整朴实转向汉的灵动多姿。东汉亡国后,中央政权分崩离析,地方割据势力兴起,这使得印章的使用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印章的形式趋于简约,刻制工艺也有了新的发展。隋唐以降,印章的形制大体稳固下来,至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 汉代的印章不论官民,大多以铜、银为之,也有金、玉之类的贵族用品。制作技艺多采用浇铸法或者压印法,也有少量锤凿制作的。
目前市场上的汉代印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古代的实物,另一种是后世仿品。古代实物包括西汉时期诸侯王等级的玉印、汉代的官印、私印以及封泥等;而后世仿品主要是清末民初的仿品及现代的仿品。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才能购买到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