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有什么使用价值?
我家里有一堆旧书,都是大学时期或者工作初期买的或借的(因为喜欢看书,所以会买很多的书,虽然很多书看过后会觉得很后悔,但更多时候还是觉得不后悔)。 旧书之所以有使用价值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有趣或者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书籍的内容一样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我家里就有一本97年印刷的《宋词赏析》(张仲谋编著),这本书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送给我的,因为喜欢诗词就买了下来,虽然书中夹着老师曾经写过的批注以及用铅笔做的标注,但是这本书依然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除了这种带有个人印记的“旧书”外,还有很多旧书上记载了读书时的心得体会、阅读的线索等。这些笔记或日记不仅使得读过书的人会有“此书我曾看过”的亲切感,也会促使后人去认真阅读并仔细思考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例如商务印书馆1982年初版的《汉英词典》(陆谷孙主编),我在大学本科期间曾翻阅过该词典,并在其中一页做了标记,后来机缘巧合下又买到了这本词典,虽然书中的标记已不复存在,但看到那熟悉的书名及印刷装帧仍感到一种喜悦与踏实。 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电子文献资料,而这些文献很多时候比旧书更实用,但阅读体验却没有旧书好。这是因为电子文献虽然可以随意复制黏贴,但我们无法掌控其是否完整;而旧书虽然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而缺页或破损,但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上标记,圈点勾画,写下读后感,记录自己对作者观点的意见。也许有的旧书已经难以找到出版社的信息或者作者的版权页,但我们能够看到前后读者的印记。如果读者是名人或是大家,那么他的思想或许能给本书增添别样光彩。倘若我们能将不同名家对同一本书的不同观点和认识梳理对比,那更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原著。尽管现在新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我们依然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