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铜币有收藏价值?
从货币发展史上来看,我国现在流通的纸币实际上已经属于现代货币了(第五套人民币开始采用塑料防伪材质),而古代使用的金属币实际是包括铸币和铜钱两类,前者如战国刀币、秦半两、汉五铢等,后者如汉代的五铢和唐代的开元通宝。当然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使用黄金做货币的,不过由于数量太少没有形成流通规模,而且质地柔软难以加工,不便于携带和使用,所以影响并不大,到汉朝时期才重新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宋朝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开始发行“银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元。明清两代除少量银币外,主要的钱币称为制钱,其形状效仿明朝时的“洪武通宝”,为圆形方孔钱。这种圆形方孔的铜币在近代被称之为“古钱币”。
虽然现在的钱币收藏领域中,以人民币和旧版人民币为主,但是古钱币中的珍品依然价值连城,比如我们熟知的“乾隆福字币”,这枚钱币的制作极其精美,并且只有一枚,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爱,目前这件收藏品的价钱估计在600万元左右;另外还有“雍正元年背贵妃工字库宝泉局”, 这一件藏品的价钱接近200万元,可见精品古钱的魅力有多大。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大类之外,在我国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字币、机制币和民国纸币等等,它们的身份虽然属于现代货币,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自身独特的文化内含,同样受到很多爱好者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