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书铜镜有价值吗?
这面镜子挺有意思,回答里都说是故事照进现实,但我要说的有点不一样。 古人在制镜的过程中,一定是先做成一面镜子然后再在镜面上画出图的,而不是像题主想象的那样把画刻到镜子上(如果真是那样,那也是刻完以后磨平镜面造成的视觉效果)。
我猜这面镜子的原貌是这样的 然后古人用着用着,觉得这样一面空白的镜子太单调了,就按照柳毅传书的典故或者类似的故事画在上面。 当然,画的线条是雕刻出来的。因为金属氧化作用,时间久远之后,镜子表面会产生一层氧化物薄膜,变得暗淡无光。为了保持镜子的明亮,就需要经常打磨抛光,而这恰恰是最容易损坏图案的部分。为了防止图案损毁,就要把它镂空,让阳光可以从背面照射进来,形成“背光照亮正面”的效果(就像现在有些相机的内置闪光灯一样)。
所以,从上面看,应该是先有图后有字;而从下面看,应该是由远及近,越靠前的部分磨损得越严重,因为使用的过程中,手指会不断接触磨损最厉害的部位,而把上面的图案抹花。 而一旦把镜子的形状给磨出来了,那么故事也就跟着印到镜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