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球瓶有没有收藏价值?
天球瓶,是一种瓷器工艺的名称。在明 代,人们把那些形状像圆球、中空且表面绘有彩色图案的瓷器称为「天球」或「绣球」;清代时,这些瓷器的造型略有变化,通体圆润饱满,上下一般粗,因而被叫做「鼓球」。至于「天球瓶」的名字则是从外国人对于这类瓷器的称呼直译而来。 这种瓷器最初流行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据说是因为皇帝的喜爱而使得这种器物在当时非常受重视。不过,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来看,这种瓶子最早出现在元代,明代中期以后开始普及。 现在市面上的天球瓶大致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明代天球瓶、清代天球瓶和现代仿古天球瓶。其中,明代天球瓶数量最少,颜色以白底青花为主,有的还会在底部留有明显的青花釉药痕迹,显得古朴自然;清天球瓶则呈现出五色缤纷的面貌,特别是乾隆时期的品种,无论是彩釉种类还是装饰手法都极为丰富,而且多以“广彩”(即「广绣」与「广窑」的合称)为特点;至于现代仿古天球瓶,由于制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进行配方调整,所以色彩较为艳丽,并可以模仿各种纹饰,因此容易给鉴赏者造成伪上的感觉。 虽然这三种器型看上去并无太大区别,但若是细看的话还是会发现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尽管都是白底青花,但是明瓷的颜色更为淡雅,而清瓷则显得浓艳明亮;再如底座部分,明瓷多为圆弧形的圈足,清瓷则有方圆形、长圆形等多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