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错版币价值是多少?
最近很多新入坑的同志在玩古钱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这样的描述“此枚钱币为光绪元宝某字某编号的铜板印刷错误”或“此乃光绪元宝的母钱,印刷时出现了错误而被淘汰”等等这样的文字表述。 那么,这些被我们俗称的 “错版币” 到底值不值钱呢?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含糊,应该换成这样一个问题来问: 导致“错版币”产生的根本原因到底是啥? 是铸币厂印钞机爆炸导致的吗? 是工人做完了检查没有发现导致的吗? 还是说在制作模具的时候,模具师傅打了一个盹儿导致的呢? 其实呀,这种“错版币”的出现是因为铸造钱币时,由于人为疏忽或者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图纸、模板、雕刻母版、铸币机器中的模盘/模圈等出现的错误而使得金属制品最终未能按设计要求制成,从而形成现在的“错版币”。 而这种“错版币”如果是官方设备及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那么这类“错版币”可以说是绝对意义上的“无市场估价”的。 如果真的是因为上述原因造成了“错版币”的那也就无所谓值不值钱的了。
不过呀,社会上的所谓“错版币”可不都是以上这样原因导致的,有很多所谓的“错版币”其实是伪命题。 因为—— 清嘉庆皇帝在位期间曾出现“嘉庆通宝”小平钱,但背面却没有任何标记(当时清朝并没有实行钱背满文纪地标识); 所以就有一些民间收藏爱好者把清代以后铸造的正面标识为“嘉庆通宝”的小平钱认为是“嘉庆皇帝当宝贝”的“错版币”,并由此大肆炒作。 但实际上啊,清晚期一些盗铸的钱币也会仿造这种样式来欺骗消费者,这些伪钞的制造工艺虽然较为拙劣,但仔细分辨还是能看出不同之处的。 还有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带有阿拉伯数字年代的硬币,如五十年代的5分硬币、八十年代的80分硬币,许多朋友就会误认为是当时生产这些硬币时出的差错,将其认定为“错版币”并要求厂家更换或者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 但是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在我国的制币工厂完全能够解决各种复杂形状的材质制造难题(不然也无法满足人民币不断更新换代的需求)。
像前面提到的那些由于技术或原料等因素而产生的“错版币”现在已经不再可能出现啦! 而那些看起来类似于上面的“错版币”其实早已被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属于伪造货币的一种,违法哟~ 看到这里你们还认为这种“错版币”有价值吗? 反正我是没见到过有任何一个拍卖会愿意收购这种“错版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