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青铜器的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它的价值。 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当时各地诸侯国大量铸铜,用来祭祀、宴飨和征伐。青铜器除了本身的实用功能之外,更有礼器和兵器的属性;而到了春秋晚期铁器出现后,青铜器逐渐退出了武器的领域,开始向纯艺术品方向发展。从史前到战国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至于汉代以后出现的青铜器多作为仿古用品或器物上的附件,其历史价值就要小很多了。如果拿一块汉铜或者晋铜来跟一件西周铜器或者春秋青铜器相比,它们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差之千里。但是,不能因此而抹杀这些汉代以后的青铜器的艺术价值。许多当代的青铜雕塑或者器皿都颇具美感。
其次,从技术的层面看待它的价值。 中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是一项高度成熟的技术,从矿石提炼至青铜溶液再铸造成形,其中的技术环节是非常多的。而古代有许多冶铸方面的书籍专门记载这些技术和工艺流程,如《考工记》等。现代考古学也证明中国古代青铜器大多来源于本土冶炼。所以,中国的青铜器有着自身独特的工艺和技术特征。 这不仅体现在青铜器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器型之美上,更体现在每个具体器物的纹饰之上。以商代青铜器为例,其纹饰的特点一般是“凸”字形和“凹”字形组合搭配,又因铜器造型大多呈方圆形,故此类图案在青铜器上又被称为方格纹。此外还有弦纹、重环纹、叶脉纹等装饰。这些特征都是辨别中国青铜器的时代和地域的重要标志。
最后,从文献的角度来看待它的价值。 虽然先秦文献中多有关于青铜器的记载,但现存最早的一部青铜器专著却是在东汉熹平三年(173年)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金部》。这部著作通过对汉以前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文字和形状的双重考证,为后人了解研究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器用》中总结历代治铸技术时称:“自秦越人以来,铸剑之法散亡,惟正鼎有铭,可考其铸造之时。”这正说明东汉之后,随着新出土的青铜器越来越多,关于青铜器的分类、年代、形制、花纹等各方面的研究也越发深入。 至近代,罗振玉、郭沫若等人撰写的青铜器著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更是为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