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有没有收藏价值?
从古代起,人们就已经学会使用煤油灯来提供照明了。不过那时的煤油灯和现在的样式大不一样——它们个头很大、很沉,点起来也不安全。直到1860年左右,法国发明家奥古斯塔·卡尔伦研制成一种燃烧效率很高的灯砂(也就是煤油),才创造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煤油灯的基本形状。 除了欧洲外,美国也是煤油灯的发源地之一。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有很多采矿业发达的城市,矿工们需要一种能随时随地提供光明的灯具,于是煤油灯很快在西部城市流行开来。
到了20世纪初,电灯开始普及,煤油灯逐渐退出了家庭照明领域。但随着西方考古学兴起,一些西方人开始重新认识这种古老灯具的价值,并大量收购或仿制煤油灯。于是,“西方考古学家买走了我国所有出土的陶器,但是买了我们的灯泡没有用,因为那里没有电”(引自《煤油灯》)
如今,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煤油灯又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开始制定法律禁止出售煤油灯,并且回收已有煤油灯。在中国,虽然还没有出台关于煤油灯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出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考虑,也应当对煤油灯的生产销售进行适当管制。否则任由市场自由发展,必然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有些商家会为了谋取暴利而使用劣质材料甚至有害原料制作煤油灯,不仅污染生产环境,也有可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保护并不等同于“保护起来供着”,而是要积极引导、鼓励人们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发挥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