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制瓷名家有哪些?
叶仲三,《陶雅》有载
“景德叶家井,以烧窑著名,而制作精良绝伦。其器以文房用具为多,如笔洗、水盂、砚滴、印盒、香炉等类,均极雅致。色作牙黄,质甚细润。间有一二件青色者,极为贵重。每器边款皆刻五字楷书,字迹娟秀,为别家所无” 叶仲三是叶澄树的弟弟。他的窑在叶澄树窑的西北方一带,因为当时叶家的窑很多,各家又有分界,所以也经常被误认为是叶澄树或叶祖旺所烧。
《陶雅》中评价叶仲三的窑“制作精良绝伦”、“细润”。并且,叶仲三的窑口出产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每件都精致可爱。其中以青色的碗碟最为名贵。
除了民窑以外,还有官窑之称。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就有官窑之称了(之前也有官窑,不过另指)。这里说的官窑主要是指御用监,也就是给皇帝一人准备的陶瓷用品。专门供御用的,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则就是犯上。这种瓷器用料讲究,工艺精湛。据说由于是皇上专用,即使皇帝喜欢,也不能将之赐给别人。民间很少见到,流传下来的也很稀少。清人王秉奎在《陶纪》中说:“官窑器,惟内府用之……民间罕有见者。”
张松寿,《陶雅》中有载 张松寿,号竹山、又号野竹山人,他烧造的瓷器以“白里泛青、细腻光滑、釉水饱满、光亮柔和、薄厚均匀”著称。《陶雅》中对他及他制造的瓷器都有很好的评价: “珠山有竹山张匠,工甚良。所制青釉器皿,莹洁平滑,素誉颇著。”“青釉器皿,当自竹山张匠、铁脚张匠以及陈老木为之最佳。
张竹山的窑址在今昌江区的月山附近。当地村民说,月山有一个岩坑叫“张公坑”,以前专指张竹山一个人使用的。后来才用作张竹山和后人共同使用的窑场。现在的月山镇政府往西走约一公里就能看见一个很大的窑坑。据说是张竹山当年烧制瓷器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