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瓷将军灌什么价?
就这个“民”字,就够下血本了! 先秦战国,秦灭巴蜀后设置蜀郡,开始烧造陶器,而汉唐时期的蜀中瓷窑主要烧制青瓷器,也就是后来“南瓷”的雏形。到宋朝时,由于四川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制瓷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宋代五大名窑之中,除了定窑和钧窑以外,其他两个汝窑、官窑都是在蜀地制造的。
元朝时,蒙元入侵中原,烧造瓷器主要集中在了江南地区,不过四川的烧造并未中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恢复经济发展,鼓励手工业生产,将原在南方地区设立的织造局改为提督官局,并下令在各地设立官窑,专门烧制青花瓷器,其中一处就在成都花萼寺(注:这里不是花蕊夫人所在花萼相辉楼)。
清朝初年,四川陶瓷行业出现康雍乾三帝南巡时所记载的“江油瓷厂”;乾隆四十一年设“彩灯厂于温江县”,也就是现在成都市的温江区;嘉庆二十年,又在荣县县城南门外筑窑建厂,专烧五彩瓷器。 那么,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元朝以前,西南地区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陶瓷烧造的,至于民国时期的瓷器,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