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了的五字齐大刀有价值吗?
一位藏家的朋友,有一把斩铁刀。它是从江西废铜锅里发现的一道刀。从刀体的磨损和锈蚀程度来看,这把斩铁刀应该是明代中期出土的。经过初步鉴定,此刀长92厘米,宽度不到4厘米,重约10公斤。
经多位藏刀专家鉴赏,认定它是一把难得的明代军刀精品。刀形制为五段,每段都有纹案,雕工极细,应为皇帝赏赐给勇军的宝刀。刀身为三段,分别是火焰纹、卷草纹和缠枝牡丹纹。刀首为五瓣浮雕状,上半部刻卷草纹,下半部刻仰覆莲瓣,中心有龙蟠纹饰。刀柄为玉笥形,两耳各饰一浮雕螭虎,两侧有铭文“东伐夷贼南讨苗蛮西扫羌虏却匈奴虏杀土世昆”。后有一段落文曰:“君子一(应当是一把)刀,杀贼(应当是一头)龙首(当指刀首),斩铁如泥,击刺不拘,直入淤泥,斩之毕(杀)尔。”据考证,这段八行七十六字碑文,用汉代文字摹写,应为宋代词人姜夔填词《白石道人诗句》“自裁一曲扫腥膻”词句。
斩铁刀,又叫“劈铜刀”。该刀因能折断铜铁类兵器而得名,是古代汉族名刀。宋代流行的一种奇异短刀,刀形奇异,长约30厘米,宽3.4厘米,正面中央有凸起的圆筒,圆筒外围有“赤气”包裹着“青云”,圆筒上部右侧有刀签,左侧有柄。全刀不着釉,黑褐色,锈痕突出,刀锋十分锐利。此刀是宋代镇宅刀、法器。
明代军队中普遍配备短刀,这些短刀由于需要随时拔斩敌兵,称为斩马刀,也叫战刀。明代戚继光的《练兵实纪·镇府条》中有“汉刀,军中切蔬菜及剃头刀”。说明明军中斩马刀即戚家军中所称的汉刀,与四川汉刀一般无二。戚家军还有一种刀,刃短柄长,刀柄装于布套中,名叫洗马刀。全刀长88.5厘米,宽2.5厘米,重3.5千克,为宋代刀式。它的主要用途是,用布套罩于刀上,执柄拂斩马刺、牛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