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五元硬币多少克?

芮铭丽芮铭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目】:辛亥革命前中国的钱币单位到底是什么?

【内容】: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介绍一下西方钱币制度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清末民初之时我国并没有统一的货币单位。当时,外国铜钱和白银主要在中国的各个省份流通,而全国主要的货币流通仍然是银两。但是银两的重量和成色参差不齐,计量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当时的人们在交易时就必须将不同种类的银两进行换算。

为此,1901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会计司,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统一币制”。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颁布一系列财政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统一钱币单位,仿效西方采用银本位制,确立“两”为基本的币值单位,并规定一两银库平重37.30克,一枚银元重七钱二分。但由于当时的银锭多为元宝状,一元银币的重量跟一吊钱差不多,用起来很不方便,因而“两”这个钱币单位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最终仍是银锭和银元并用。

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的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发布国币条例,确定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且名义价值定为“圆”,一圆相当于前清的一两。

实际上,在清末民初的货币发展史上,“两”这个钱币单位虽未得到正式确立,但其重要性是无人可以磨灭的。因为其代表了传统中国货币文化中“贵轻而重”的共识。

“两”是我国传统衡制重量单位,原本用来衡量黄金和白银。由于黄金和白银的价值非常高,所以“两”事实上已经成为贵重银币和白银的代称。“一两银子一斤米”在明清时代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例子】: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云南铸“滇州大咸亭”四钱元宝银碑,就称其重量为“七钱二分”。这里的七钱二分就是指重七钱二分文的一元银币。

传统中国以银为币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货银两便的流转使用。由于我国的白银矿藏主要蕴藏于地底三十公里以上,开采极为不易,所以纯银的价值远较黄金为贵。但由于银的质地疏松,若以传统金属铸币之方法制造,铸币成本高且易于锈蚀,因而传统中国用于流通的银制铸币,其成色多半不高。一般而言,成色高的银制铸币又重又易损,用于民间交易很不方便。所以白银作币的价值,就在于方便使用而非值钱,而“两”正是可以衡息此种方便之用。因为一圆等于两枚小银元,等于一把剪刀的价值,用一把剪刀去剪东西,其重量自然轻于物件本身。

以上即为对辛亥革命前中国的钱币单位的解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