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铜五角硬币吗?
2015年的时候我闲来无事,便拿爷爷留下的一个盒子去问一些收藏的人,他们说这个貌似是民国时期的铜五角,我看着那个盒子是漆皮制成的,上面还刻有文字,应该是纪念章或者是铜版画一类的,但我真的没看到有铜五角哦!
其实,在我国的铜币制作中,曾出现了许多造型生动、艺术价值极高的品种,如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双面五星铜元等。不过,这些铜币大多数都是机制铜币,例如广东造的卢比铜元、云南造的贰角铜元等。
再者,2000年钱币艺术品拍卖会上拍过的一枚“甘肃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币”,重量达到了79.3克,直径达到了4.5厘米。根据拍卖公告介绍,此铜元是清代著名收藏家、雕刻工艺大师——陈属先生的旧藏,极为难得。之所以是“甘肃造”的光绪元宝,是因在光绪末年,甘肃改省造币厂为“甘肃钞币局”,铸行双像钱币(面像光绪,背像嘉靖)。
而在建国后,我国所铸行的铜币中也有优秀藏品,如《上海苏维埃造贰角银币》,因上海还未解放,当时地下党成立了上海苏维埃政府,专门铸行了这种铜镍币,币的价值相当于二角,但由于是纪念章,所以没有什么实用性。
其实,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官造的各种纪念品和贡品中,以陶瓷和铜器为主,其中铜器又多为铜镜和铜碑佩等。不过,铜币并非没有,但罕见无比,像光绪四十五年(1935年)上海造币厂试制的“光绪元宝”试钢模一种,就极其罕见。据说当时由于没有报告获准,所以只制作了一枚,至今下落不明。
1949年2月28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上海百货批发公司,该公司仓库中查获一批正面有“开国纪念币”字样的铜质纪念币。但事后,这百余枚铜币也没有进入中国国家银行上海分行金库。此次的铜币材质有红铜、黄铜和白铜等多种,但皆直径约为3.2厘米,重量约8克,边饰应为花绳(钱文为阳刻,背为阴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