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作品欣赏?
现代派新主张
何家英作品欣赏 。近日这位长期以表现津城风貌为对象的青年画家,以其独特的个性语言和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展示出不同于一般的画风和艺术感染力,引起了人们对这位青年人以及他所描绘的天津城市风貌的兴趣。
何家英1954年生于天津,1978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198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997年10月,他接受了天津市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委托,绘制五百余平方米的大型工笔仕女专题中国画《敦煌韵》,以飨天津市民。1998年6月,该画在津成功举办首展,引起很大震动和反响。如今,何家英又有了全新的举措,开始致力于表现天津城市风貌的中国画创作。
自从古至今,表现天津风情的作品汗牛充栋,为什么这位青年画家对此感兴趣呢?何家英解释道:"城市在变,人的想法也在变。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从天津这一特定地域来看,人们的精神需求比以前更高了。"何家英认为,一个城市除了有形的建筑以外,还有人们无形的印象。这种印象应当由这个城市的人们来体现,如果靠别的城市的人来画就会出现偏差。所以,何家英选择了工笔画的体裁来表现天津的风情,因为工笔画既具再现性,又有人性化的表现性,比较能表现人的内心微妙感情。
何家英的作品《1984·早春》,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美术作品展览;《荷之舞》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梦里春风》等21幅作品入选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大展;《青春物语》等28幅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大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纵观现在的年轻画家,很少有人去画历史画,因为画历史画要求高,何家英却偏偏选择了这个难度较大的题材。用中国画的技法表现历史是一个难题,何家英为了探索工笔人物画如何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进行大量而深入的研读,对中国画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思考和归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何家英作品欣赏。在他的心中,工笔人物画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通过神似来反映对象的内在精神,这才是工笔人物画的精髓。他用全新的理念来诠释工笔人物画,让工笔人物画表现现代人的现代意识,反映新的时代精神。
何家英说:"我不想把画面做成"档案",而要做一个"故事",让大家看了得到些东西。"在何家英的笔下,被表现的历史人物活了起来,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也不仅仅局限在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上,而是在更广阔的范围,甚至是更高的高度上来认识历史。他以精到的笔墨,将笔下对象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相互统一,实现了画家主体精神和传统功力的和谐融合。
内容:2003年5月9日《何家英天津人新作展开幕》
内容:5月9日,何家英天津人新作展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展览厅开幕。这是继1998年何家英大型工笔仕女图画《敦煌韵》在天津成功展览和创作九十年代新工人系列作品之后,在天津举办的又一次何家英个人展览。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张力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王仲华、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袁东周、天津美术家协会展览部部长杨恩桢、天津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孙铭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吴志斌等。天津市和平区人大副主任崔福兴出席了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天津市其他有关公司和单位领导及读者2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和展览。
此次展览共展出何家英近期创作的29幅人物画作品。多年来何家英始终不懈地探求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现代意义,力求在作品中表现现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笔下的现代男女既具有古典的优雅,又浸透着生活的情趣。在他的多幅仕女图中,人们可以看到当代的年轻人所特有的精神状态-----有时怡然安静,有时又跃跃欲试。何家英还以其独特的女性题材,表现出了现代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由的内心世界。例如《紫藤读秋》一图中,紫藤萝枝叶舒展,硕果累累,一位年轻的少妇正倚靠在藤萝墙上读书,神情专注,内心宁静。在《寂寞的人》一图中,一位女子仰面朝天躺卧在枯黄的苇草上,双眼望天,寂寞凄凉之情油然而生。何家英还以现代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都市人复杂的心灵世界,例如《灰》、《尘》等作品。
评论家认为,何家英正在尝试把传统工笔画的表现语言转变成表现现代人内心情感的形式,为古老的工笔人物画增添了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