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票什么材质?

左浩杰左浩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银票是清朝末年发行的,此时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金属币已逐渐退出流通领域,银票开始普遍使用,且种类繁多,分岸贴、银票、期票三种。岸贴即银钱两便,可银可钱;银票仅限于银,不能兑换铜元;期票是限于期限交款。这三种银票都可在市面流通。

当时由官府出面,或者政府委托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币称为“宝钞”,民间称“宣统银钞”。因为清代末年的社会形势所迫,为增加财政收入,清政府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起发行银票,以昭信总局为统一管理机构,承充印行。

宣统银钞券面的“宣统”二字为清宣统帝溥仪的名,“元”为始,背面印有“中国邮政银行”字样。这邮票式样的银票分五百文、一两、五两三种。宣统银票是一种不兑现的纸币,即不具有实物银的支付功能,它的信用建立在清政府的信用之上。主要作用是收回流通领域的杂物银,限制硬币流通,强制流通银票。

由于宣统银票不能兑现,质量又不能保证,加上发行过大,遭到群众拒绝,只发行了四个月即搁浅。此次试发行的宣统银票,实际流通的时间更短,仅三个月而已。

当时民间对银票很不了解,对政府不信任。因为政府曾发行过多种纸币,如“宝文券”“宝钞”“银行券”“军用票”等,都因不能兑现,引起民怨沸腾。人们常说:“官话说一句,银票变一张。”(变,即变质的变)。对于银票,还有一种说法:“要钱不要票”。所以银票很难推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