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个大洋等于几个大钱?
在钱还不够花的今天,很多人都在想着怎么能一夜暴富,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其实在我们祖国有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但是人们却不会想着去赚钱,因为当时的钱根本不够花。在那个时代,一个大洋能够换很多很多大钱。那么,一个大洋到底能换多少大钱?
一个大洋实际上就是一副甲鱼的壳。因为在那个时候,甲鱼还叫做“大洋”。人们又把它称为“元鱼”,或者是“鼋鱼”,因为它的背上背着一个很圆的壳,所以,人们的这个称呼就显得很形象了。所以,后来去挖药的人,就把这种叫做甲鱼的动物给挖出来卖,因为壳又圆又厚,所以,就被当时的社会上层人士拿来把玩,后来,慢慢的就发展成了一种货币。
在汉代的初期,甲鱼其实还是一种食品。那个时候的人们只会把它的肉吃掉,压根就没有想到把它作为货币来使用。直到汉文帝的时候,因为有个人很喜欢吃这种动物的肉,但是,又在不经意间养了一群甲鱼,食之不能有厌,所以,就想出了一个法子,把它们都卖掉,换钱花。后来,有了这个先例,更多的人就开始把这样的甲鱼当货币使用了。
到了宋代的时候,因为战争频繁,加上当时金兵入侵,使得农业生产的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所以,那个时候的铜就变的很珍贵。也因此,当时的铜钱变得非常值钱。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就想到用铁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宋代之后,铜钱就变得很薄了。
再后来,到了元代的时候,又有学者因为非常瞧不起元代的人,所以,就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叫做“甲鱼元”,意思就是不仅野蛮而且愚蠢。但是这个元,其实就是甲鱼的意思。毕竟,当时的元,就是现在的大洋。
到了嘉庆年间之后,因为海路的通畅,西方的经济开始带动我们的祖国经济。这使得甲鱼这种原本本土生长的动物,开始变的价值连城,因为在西方,甲鱼这种动物是神圣的,是不可以被吃的,但是,我们的祖国就有了自己的美食文化。所以,便把甲鱼当做一个美食来享用。也因为这样,甲鱼开始向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