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一块钱值钱吗?
民国时期的一元钱现在值多少钱?
这是要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来判断的。民国初期与1912年以前清朝的情况差不多,民国政府的统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各地军阀混战,各种乱象层出不穷。民国三年,即1914年,袁世凯政府开始发行以袁世凯头像为图案的铜币,这是袁世凯政府为整顿币制,将前清铜元重新划分价值,正式发行的铜币,币面上铸有“中华民国三年”等字样。当时的1元相当于现在的30元人民币左右。
在民国初期,粮价、油价、肉价普遍不高。如1918年至1919年,北京粮价为每石8元至10元,按每石9元计算,折合每市斤(旧制16两,与新制10两相合一市斤)为48文。当时汽油每桶仅为8角至9角。1919年,猪肉每斤仅7至9文,而1元等于100文,所以民国的1元购买力相当高。
但到了民国的后期,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物价飞涨,1块钱只值1分钱的购买力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一块钱值多少钱,要看不同的时间段,但是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是毋庸置疑的。